初審編輯:李文潔
責任編輯:馬寶濤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陳子昊 東營報道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眼睛,記錄著一座城市的發展,見證著歷史的變遷。5月18日是第46個國際博物館日,讓我們跟隨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的鏡頭,一起去“邂逅”東營的歷史。
東營市歷史博物館
東營市歷史博物館位于廣饒縣城月河路中段,是國家二級博物館、AAA級旅游景區,同時掛牌山東呂劇博物院。
博物館有藏品11000余件,其中國家三級以上珍貴文物403件,展廳綜合樓建筑面積6821平方米,展廳面積3500平方米,共設有《史前文明》《渠展之鹽》《館藏集粹》《歷代錢幣》《石刻造像》《廣饒名人》《不忘初心—中共廣饒黨史展》《呂劇起源與發展專題展》《廣饒民俗》等9個展覽,展出重要文物1500余件,生動翔實地再現了東營市8000多年的發展脈絡。
館內可以看到中國最早的開顱術成功實例、魯北特色的精美石造像、全國最早的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還可以近距離感受原始人生活場景、觀摩商周時期制鹽流程。2006年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全國重點博物館。
墾利區博物館
墾利區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地志博物館,是國家二級博物館。建筑面積6420平方米,展陳面積4800平方米。
主要陳列本區出土文物、征集文物和革命文物,是展示墾利古代文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地。
共設黃河入海流、神奇黃河口、拓荒墾利人三個專題展廳和兩個臨時展廳。其中,通史展廳-黃河入海流主要展示的是墾利自商周到現在的歷史演變過程,根據歷史時期的不同分為八個展區,展示了墾利特色的歷史和近些年墾利區域內的遺址發現,榮獲2013年度山東省十大精品陳列展覽獎。
東營市呂劇博物館
東營市呂劇博物館于2013年3月建成,占地面積9279.2平方米、建筑面積3683平方米,由南北兩棟樓組成,分為第一展廳(歷史展廳)、第二展廳(研學展廳)、第三展廳(戲曲劇場)、第四展廳(說唱劇場)、第五展廳(室外展廳)等五大部分。
呂劇是山東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劇種,東營是呂劇的發源地。為擦亮呂劇這張東營的文化名片,東營市呂劇博物館致力于建設全省唯一的以呂劇為中心,集展覽展出、演出研學、傳承發展為一體具有東營特色的戲曲藝術中心新高地,打造符合旅游觀光、休閑體驗、文旅融合的A級景區。
渤海墾區革命紀念館
渤海墾區革命紀念館位于東營市墾利區永安鎮駐地。占地5.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200平方米,設5個展廳、1個臨時展廳、1個放映廳和1個活動室。
展廳按照時間脈絡設置,分別為奮舉義旗,點燃清河平原抗日烽火;揮師北進,創建清河平原抗日根據地;艱苦奮斗,建設固大后方;同仇敵愾,奪取抗日戰爭勝利;無私奉獻,迎接新中國誕生。
2021年6月19日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命名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同時也是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省黨員教育基地、山東省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自開館以來,累計接待參觀50萬余人次,發揮了良好的社會教育作用。
渤海墾區革命紀念館將充分積極拓展輻射力和影響力,講好紅色革命故事,講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故事,將其打造成為廣大群眾培養愛國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陣地以及青少年學習革命傳統、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課堂。
《共產黨宣言》陳列館
《共產黨宣言》陳列館位于廣饒縣大王鎮劉集后村,占地面積3600平方米,建筑面積2800平方米,距離中共劉集支部舊址紀念館約250米,是國家級AAA旅游景區,也是我國第一個以《共產黨宣言》為主題的陳列館。
目前,館內藏有新中國成立前60版本的中譯本《共產黨宣言》、60版本的《中國共產黨黨章》以及120版本外文版《共產黨宣言》,展館地下融入聲、光、電等高科技元素,建設了300米的觀光地道。展覽主線是“《共產黨宣言》誕生、傳播、實踐、影響、傳承發展”。一樓為《共產黨宣言》在世界,二樓為《共產黨宣言》在中國,三樓為《共產黨宣言》在廣饒。
中共劉集支部舊址紀念館
中共劉集支部舊址紀念館位于廣饒縣大王鎮劉集后村,是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省國防教育基地、山東省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
紀念館占地1300平方米,設支部舊址復原陳列展、中共劉集支部展廳、大型室外環壁浮雕重點事跡展。舊址內按當時生活環境條件進行了復原,特制的掩飾門、地道等設施再現了當年艱苦卓絕的斗爭環境及革命先輩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
中共劉集支部展廳總面積160平方米,全面展示了全國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之一的中共劉集支部建立、發展、壯大的光輝歷程,以及全國最早版本的《共產黨宣言》中譯本在劉集保存、使用、指導革命的“紅色傳奇”;大型室外環壁浮雕重點事跡展,形象刻畫了劉集黨支部領導的如火如荼的革命斗爭場景。
中共劉集黨支部舊址紀念館成立以來,充分發揮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黨員教育基地的作用,成為黨員干部長期受教育和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的主陣地。
利津縣博物館
利津縣博物館占地面積約1.4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7168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6410平方米,館藏文物3795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件,二級文物3件,三級文物53件。
博物館分為序廳、歷史文化廳、黨史國史廳、館藏文物展廳和文物儲藏室五大部分,主要承載文物存儲、人文歷史展覽、黨性教育、文物展示和綜合服務等功能,是一座集存儲、陳列、展覽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通過實景還原、雕塑、沙盤、圖片、實物、影像等方式,展現“鐵門雄關、東津古渡、鳳凰名城”的千年滄桑,展示利津經濟社會的發展成就和宏偉藍圖。
近年來,東營市各博物館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方面的作用日益顯現,這些博物館不僅是厚植家國情懷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彰顯地區風貌、提升城鄉內涵的文化空間與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
初審編輯:李文潔
責任編輯:馬寶濤